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

《鴨川荷爾摩》簡短讀後

萬城目學 / 皇冠 (涂愫芸譯)

閱讀的感覺有點像是之前在看有川浩的作品,當然,兩者的內容和類型完全不一樣,我是說讀起來很放鬆的心境。

主角安倍(糟糕,他有名字嗎)是個剛進大學的新鮮人,意外加入了一個莫名奇妙的社團,然後就這樣開啟了新世界啊!(笑)

京都真是個奇妙的地方,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,好像出現什麼離奇的場景,看到各種魑魅魍魎都不意外。安倍所參加的社團每年會進行一種叫做「荷爾摩」的競賽。以驅使鬼(或者稱之為氏神)的方式進行戰鬥。

是說閱讀的時候,總覺得作者意圖使人想去京都旅遊,完全可以用來當作京都旅遊宣傳啊!書中出現非常多京都真實存在的地點。剛好為了旅遊對京都的地名有些研究,大多數的神社、地名讀起來都很有印象,這點跟之前看其他國外作品完全失去GPS定位的情況差很多。

對於為甚麼要進行這樣的戰鬥,以及各種條例的緣起都沒有解釋太多,書中以命運的「必然」來串聯劇中的各種巧合。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安排,很多事情沒有理由,也不需要去追尋太多的緣由。當然探索埋藏在過去那些千年以前的歷史是一件很棒的事,就像高村所說,歷史能讓我們有所歸屬(雖然常常歷史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,有很多種角度和面向)。

有機會看到電影的話再來補上電影心得。


  • 2015-09-23 補上2015年京都鴨川旅遊記



前一陣子前往日本關西旅遊,剛好有經過京都大學。京都大學是由很多個校區組成,有點像成大那樣。上圖是在京都大學外拍攝,可惜時間不太夠,不然也想進去參觀看看,還可以看看書中主角們跳舞的吉田神社,哈哈。



鴨川是去京都必見的景色,位於熱鬧的四条街町和祇園之間。本來想去找四校見面的交叉口,可惜忘記書中對於這點的描述,只好放棄啦!

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

《一人靜》讀後



譽田哲也 / 木馬文化

這次參加的《一人靜》試讀,是兩人分開閱讀不同篇章再一起討論主角伊東靜加這個人,第一次遇到這種有趣的試讀方式!

我所閱讀的分別是書中第一、二、四篇的〈闇一重〉、〈螢蜘蛛〉以及〈罪時雨〉,也是按照順序閱讀的。除了共有的第一篇之外,我的搭擋是小酸梅──慕痕大大閱讀的則是〈腐屍蝶〉與〈死舞盆〉。實在有點好奇篇名和書名到底是什麼意思。(用日文Google書名發現是「銀線草」這種植物的名字,不知道有什麼意涵呢?)

一開始覺得伊東靜加只是個擁有一點小聰明的女孩,結果原來她不是單純的中二少女,而是真的想要毀滅世界的犯罪者啊!

我想像中的伊東靜加形象有點像地獄少女。

(圖片來源:wiki)


這三篇的被害者(死者)某方面來說都是社會害蟲,死者都曾經對某個人造成傷害,說起來似乎有點死有餘辜的感覺。伊東靜加覺得暴力只是一種工具,可以用來解決暴力,但是這種「為民除害」,對伊動靜加來說卻感覺不到「正義」,反而有點在報復社會、除去害蟲的意味。

在〈闇一重〉中伊東靜加的出場並不多。僅從側面介紹了伊東靜加的生活環境,她有一個在安全課當課長的警察父親,一起住在警方的宿舍,就讀中學。這篇和我看的第三篇〈罪時雨〉一樣都是幫助殺人的共犯。

而〈螢蜘蛛〉這篇,雖然沒有實際介入犯罪,但卻是引發了兇手的殺人動機,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教唆殺人(我猜如果失敗了,靜加應該也會去補刀吧XD)。她親口對著偵辦的員警說她討厭警察,警察是偽善者,猜測伊東靜加和身為警察的父親之間可能曾經發生了什麼?

討論後發現我們之間的對於伊動靜加的感覺有蠻大的不同。夥伴覺得靜加比較像是壞人,有點可怕。反而我這邊的靜加,看起來有點像是幫助弱者脫離死者脅迫的角色。夥伴覺得她好像在策畫甚麼東西,打倒黑幫之類的。不過同樣的地方是我們都覺得她頗為憤世嫉俗,覺得這個世界充滿罪惡。

到底最後伊東靜加想要幹嘛呢!?

撰寫心得時在查詢相關資料時才發現原來在2012年已經有拍過電視劇了呢!
不知道演出的靜加是什麼樣子呢?


  • 2015 / 10 / 09
其實全本看完有一陣子了,只是一直懶惰寫心得。

先來說說謎底的部份好了。基本上和前面猜測的差不多,有趣的是最後一篇不只純粹的解謎,也有一些「意外性」出現。不過好像我猜測的劇情黑暗多了XDDD

直接看完結局後,我又重新把整本書翻閱過一便。
和之前試讀比起來又是另一種感受,當時將關注中心放在伊藤靜加這個人身上,有點小忽略的每一篇的故事和人物。

好吧!果然久了就會忘記要寫什麼,嗚嗚。


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《控制》(Gone girl) 電影加小說心得(有雷)
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本來想說重看完書再來看電影,方便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。
畢竟閱讀《控制》已經是2013年的事情了,更何況我的記憶力大概只比金魚好一點。
不過後來還是放棄這麼做了。哈。
以下就印象來寫心得啦啦!!

小說的原名是「Gone girl」,但我覺得中文譯名「控制」更加代表了這整個故意所要表達的意涵:在這場名為愛情的戰爭中,是誰在主導控制了對方?

先來說說角色,
我看小說時想像中的艾咪比較公主一點,髮尾帶點浪漫風微捲的那種,大概是被一開始日記充滿心理測驗,以及艾咪角度自述時的天真語氣所影響。
比較起來,電影中的艾咪看起來更加具有侵略性。
也因此在電影一開始看到她就想,啊!這就是真正的艾咪呢!在小說中後期展現出來的那個她。(而且髮型好像吉利安弗琳XD。↓《控制》書內頁的作者照片)


尼克就隨便了啦!只要展現出一直想要散發費洛蒙那種帥氣的笨蛋就可以了。

是說小喵咪好可愛哦~~~~
每次出現我的視線都會被他吸引。


劇情的話,

必須得說,電影的震撼性好強。
可憐的砲灰戴西被殺掉的爆血場景有夠驚人,
很明確的感受到艾咪充滿控制慾,對自己對別夠狠的那一個部分,簡單講就是個變態。

比較起來,小說中的艾咪只像是滿腹心機的女孩,因為這場戰局將兩人束縛在無法結束的婚姻之中。

因此兩者結尾的讓人的感受有點不太一樣。

以尼克內心獨白的話來講,應該是
「啊!我從此要跟一個變態老婆過日子了。」
V.S.
「哼!妳也逃不出這個婚姻,以後看誰比較厲害。」
(雖然以尼克負五渣的戰力應該還是輸慘慘吧!哈哈)

看電影的時候還蠻有趣的是,
有些場景會讓我在腦海中閃過在小說裡面看到的角色內心獨白,
還有兩人之間愛恨交織的情緒。
比方說尼克在電視節目上呼喚妻子歸來的時候,其實心裡是在暗罵:妳這個必取!快點回來讓我殺爆妳。

(是說有些劇情我根本忘得一乾二淨,原來愛咪有被搶過錢!)

整體來看,我覺得改編的還蠻成功的,也許是因為吉利安弗琳自己執編,劇情幾乎沒有什麼變動。


------
《控制》是吉利安弗琳的第三部作品,她的第二部作品《暗處》(Dark place)也改編成電影了耶!!!!

預告片: